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部署,以文物为载体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要求,助力党员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守护者。博彩平台 本科第一党支部、本科生第二党支部联合组织"文物见证复兴路,薪火相传赤子心"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西馆)与苏州千年文脉的时空穿梭,到校内微党课交流研讨编织精神图谱,让传统文化守护者的使命在党员心中生根发芽。
沉浸式研学:千年文脉与红色基因的交融
5月28日,党支部一行来到苏州博物馆西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党员干部们沉浸式观摩"苏地华章""苏作天工"两大主题展厅。通史馆内,镇馆之宝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绽放着盛世华光,宋刻《平江图》碑拓勾勒出水巷脉络,文徵明手卷墨香犹存,立体呈现"人间天堂"八百年的文明嬗变。移步工艺馆,橄榄核上雕琢的《赤壁夜游》,和田玉中流转的江南烟雨,缂丝经纬间编织的锦绣山河,让当代青年党员惊叹于古代匠人鬼斧神工的创造伟力。
数字赋能研讨:AI解码与文化传承的学术碰撞
6月4日下午,继实地研学后,思想火花在理工楼211会议室迸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恩秀主持党日活动,两个支部全体成员围绕文物精神展开深度研讨。研究生党员陈魏然以《古籍图像的视觉-语言理解:从文字生成到大语言模型》微党课破题,解码古籍图像智能处理技术;两个支部的副书记韦超、杜林轩结合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实践体验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多维实践宣言:文物精神内化与创新使命践行
自由研讨环节,党员代表围绕如何从文物中汲取“守正创新”的智慧并结合个人未来发展分享了“文物精神”对实际学习工作的启示。两个支部的五名党员分别从学术科研、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视野及党性修养五个维度,回顾了入党初心与使命,将文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们提到,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的研学之旅中,不仅被古代文物的精美与深厚文化底蕴所震撼,更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动力。
最后,李恩秀副书记进行总结,以“文物为钥开启创新之门”寄语在座党员,强调要在数字浪潮中守护文化基因是每位党员应尽的责任。在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徐超的带领下,三十余名党员的铿锵誓言与展柜中的青铜鼎铭穿越时空共鸣,将红色初心熔铸进千年文脉的传承长河。